码港论坛创投投资点燃云涌遇新机科技3数风起
今年的数码港创业投资论坛可真是热闹非凡!作为香港创投领域的年度盛事,这场为期两天的论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80多位投资大咖和行业领袖。我特别注意到今年的话题特别紧扣时代脉搏,Web3、人工智能这些前沿科技的讨论让人耳目一新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,论坛把目光投向了中东、东盟和大湾区这些新兴市场,这种前瞻性的视角确实值得点赞。
政商学界共话科技未来
开幕式上,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教授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。他说数码港作为"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",在培育初创企业方面成绩斐然。这让我想起了去年参观数码港时看到的那些充满活力的创业团队。孙局长特别强调,一个健康的创科生态需要技术研发、企业孵化、资金支持和长期发展四者紧密结合,这话说得太到位了。
数码港主席陈细明则兴奋地谈到,政府刚公布的施政报告说要建设AI超算中心。作为一个科技爱好者,我完全能理解这对科研工作者的意义。就像去年ChatGPT刚火起来时,算力不足的问题让多少研究团队头疼不已。现在香港要建超算中心,这绝对是推动AI发展的重要一步。
初创企业表现亮眼
说实话,在当下全球经济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下,数码港初创企业能融资超过30亿港元,累计总额达375亿元,这个成绩实在令人惊喜。Animoca Brands、Bowtie这些明星企业的成功,证明香港的创科生态正在茁壮成长。特别是第七家独角兽企业CertiK的诞生,更让人看到这个生态圈的活力。
我记得去年采访过一家数码港孵化的健康科技初创,他们通过数码港投资创业基金成功获得注资。创始人告诉我,除了资金支持,数码港提供的办公空间、商业网络等配套服务同样重要。这种全方位的支持体系,正是初创企业最需要的。
投资者网络日益壮大
"数码港投资者网络"成立六年来,已经促成了超过20亿港元的投资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创投领域的观察者,我亲眼见证了这个平台如何帮助初创企业和投资者实现双赢。现在网络成员已经扩展到170多家,从传统的创投基金到新兴的家族办公室,投资生态越来越多元。
冼汉廸主席提到的观点很有意思:即使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下,优质项目依然能吸引资金。这让我想起最近接触的一位天使投资人,他说现在投资更看重企业的长期生存能力,而不是短期爆发力。这种投资理念的转变,或许正是市场成熟的体现。
前沿技术引领投资新趋势
论坛首日关于Web3和AI的讨论尤其精彩。HashKey Capital郑嘉梁对2024年Web3投资的预测,Polygon创始人Sandeep对基础设施重要性的强调,都给了我很多启发。作为一个技术爱好者,我特别认同他们说的:真正的价值在于落地应用,而不只是炒作概念。
ForesightX举办的Web3项目演示日也很有看点。11个团队同台竞技,获胜者不仅能获得70万港元资助,还能直接进入数码港培育计划。这种实战性的活动,比单纯的理论研讨更有意义。
绿色科技成为新焦点
第二天的"绿色科技及可持续创投日"同样令人期待。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,绿色科技的投资价值愈发凸显。香港金管局、绿色建筑议会等机构的参与,说明这个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主流投资者的关注。
我还注意到论坛期间还有一系列Web3主题活动。从"Future of Web3.0"到"Ahoy!",再到"Web3学者峰会",这些活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。特别是那个提案竞赛,由来自美国、阿联酋等地的风投担任评委,这种国际化视野正是香港创投圈最宝贵的特质。
作为一个长期跟踪香港创科发展的观察者,我真切感受到数码港这些年的变化。从最初的硬件园区,到现在成为汇聚资本、技术和人才的全方位平台,数码港已经成为香港创科生态的重要引擎。这次论坛展现的活力与前景,让我对香港未来的科技发展充满信心。
(责任编辑:挖矿)
-
说实话,加密货币市场就像个永不停歇的赌场,这里充斥着各种暴富神话和割韭菜套路。在这个疯狂的世界里,Meme币总能引发最狂热的追逐,尤其是当那些所谓的"币圈大佬"在推特上疯狂喊单的时候。这不,Banana Gun这样的代币狙击工具应运而生,成为了这些"赌徒"们的新玩具。狙击机器人的进化史记得几年前,Maestro(那时候还叫Catchy)是这个领域绝对的王者。它就像是为那些想靠短线波动赚钱的交易员量... ...[详细]
-
今日重磅:以太坊ETF质押迈出重要一步,美国政府竟1美元白菜价采购ChatGPT
这年头金融圈真是越来越会玩了!芝加哥期权交易所(CBOE)最近搞了个大动作,他们正在推动一项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申请——允许VanEck的以太坊ETF参与质押。简单来说,就是想让ETF不仅能买以太坊,还能让这些以太坊"打工赚钱"。作为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鸟,我不得不说这是个相当大胆的想法。想想看,如果真能实现,投资者躺着就能多赚一份质押收益,这吸引力得多大啊!美国政府1美元买AI服务?这笔买卖怎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当下的通证化浪潮着实让人兴奋。想象一下,你手上的房产证、债券甚至艺术品都能变成区块链上的数字代币,这不仅仅是技术革新,更是一场金融民主化的革命。分类困局:数字资产的"身份危机"记得去年参加一个区块链峰会时,有个稳定币项目方的CEO跟我抱怨:"我们产品明明就是个数字现金,SEC非说我们是证券。"这种监管套利现象在美国比比皆是。就像把一个人同时归类为"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在这个到处都在谈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时代,突然看到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站出来对加密立法发出警告,着实让我惊出一身冷汗。Simon Johnson可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学者,这位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刚刚在2024年摘得诺奖,他的警告分量之重,连我这个在金融圈混了十几年的老油条都得竖起耳朵仔细听。危险的立法游戏Johnson最近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的那篇文章《加密危机即将到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货币市场终于有了些让人振奋的消息。周四晚间,比特币像个久病初愈的病人,终于展现出一丝活力,价格一度冲高3%来到26,400美元。虽然欧洲早盘又回落到了26,000美元下方,但这种波动至少打破了九月份以来的沉寂。我注意到CoinDesk市场指数也出现了类似走势,先是上涨超过2%,创下本月新高,随后又有所回调。说实话,这个月比特币表现一直不太理想,大部分时间都在26,000美元下方徘徊。作为一... ...[详细]
-
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加密货币时,圈子里流行着一种二元对立的说法:传统金融是固步自封的老顽固,而DeFi则是要革掉整个金融体系的命。但最近两年,我亲眼见证了这场对抗正转变为一场奇妙的融合。资产代币化:把华尔街搬到区块链上想象一下,你在纽约曼哈顿有一套豪华公寓,现在可以通过区块链将其拆分成1000份数字份额,让全球投资者都能购买。这种将实物资产"数字化切片"的过程,就是RWA(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)最生动的... ...[详细]
-
7月的牛市余温尚在,8月市场却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。看着满屏的红色K线,不少投资者已经开始怀疑人生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几轮牛熊的老韭菜,我要告诉大家:别慌!现在可能正是布局山寨币的最佳时机。8月魔咒:暴跌之后必有暴涨说来也怪,币圈每年到了8月就像中了邪一样。2023年山寨币跌了28%,2024年更是夸张地跌了40%,但随后的反弹却让人目瞪口呆,最高涨幅超过140%!今年山寨币已经从高点回落13%左右,... ...[详细]
-
昨天打开手机,我意外发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——蚂蚁集团旗下的鲸探平台正式上线了"数字艺术线上展览"。这可不是一般的线上画廊,而是开创了数字文创品"打赏式"收藏的新玩法。简单来说,你花一杯奶茶的钱,就能把心仪的艺术作品永久珍藏。数字艺术的"平民化"革命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艺术市场的观察者,这次鲸探的举措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传统艺术市场就像个高冷的贵族,动辄几万几十万的标价把普通爱好者拒之门外。而... ...[详细]
-
记得2016年那个闷热的夏天,我第一次目睹以太坊The DAO分叉时的愤怒。那时的我就像个刚入行的暴躁青年,对着电脑屏幕大喊"这不公平!"六年后的今天,当我看到Nouns完成首次分叉时,那份愤怒早已化作兴奋和期待。分叉:区块链世界的"和平分手"分叉这个词在加密圈就像咖啡师手里的意式浓缩——常见但讲究。通俗地说,它就像是社区成员决定"和平分手",各自带着共同的家当开始新生活。想象一下两口子离婚还能平... ...[详细]
-
大家好,我是币圈老司机老王。今早喝着咖啡看盘时,发现昨天晚上的行情真是精彩纷呈啊!比特币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,硬生生把116000这个关键点位给突破了,现在正在117600附近徘徊。这种走法,跟大前天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。比特币:多头狂欢进行时还记得我昨天说的吗?当时我就提醒过各位,只要116800这个"天花板"被捅破,比特币就能飞得更高。现在这个条件已经满足了,多头们的狂欢派对看样子还要继续开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