尔街录路的合货币与华规之暴涨市场加密巨头风云
这两天加密货币市场可真够热闹的!ORDI这个小众代币居然一夜之间身价暴涨,价格突破50美元大关,市值更是站上了10亿美元高地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看过无数次加密货币暴涨暴跌的老韭菜,这种单日50%的涨幅还是让人心惊肉跳。记得去年这时候,ORDI还在角落里默默无闻呢,谁能想到现在居然成了市场新宠。不过我得提醒各位投资者,这种暴涨行情往往伴随着高风险,千万别被FOMO情绪冲昏了头脑。
华尔街大鳄的加密布局
贝莱德和Bitwise这两家金融巨头最近动作频频,他们最新提交的S-1修订案引起了我的注意。这次修订特别强调了反洗钱合规和审计要求,连大名鼎鼎的普华永道都上了审计名单。这说明什么?华尔街的大佬们是真的要把比特币ETF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了!我记得2017年那会儿,SEC拒绝比特币ETF的理由中就包括担心市场操纵和合规问题。现在贝莱德主动把风控措施写得这么详细,看来是铁了心要拿下这个市场。
不得不说,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做事就是谨慎。新修订的文件里明确规定,他们只会与经过严格KYC审核的服务商合作,把比特币托管、做市商这些环节都管得死死的。这种合规程度,跟我们平时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。不过话说回来,正是因为这些巨头的入场,加密货币市场才变得越来越正规。
税务局的"猎杀"行动
美国国税局最近披露的数据让我这个老油条都吃了一惊。过去一年里,他们调查的数字资产案件中,居然有将近一半都和逃税有关!记得三年前,IRS盯上加密货币主要还是为了打击洗钱。现在风向变了,他们开始重点查那些不申报比特币投资收益的人了。
说实话,IRS这招挺狠的。我认识的不少币圈朋友都觉得加密货币交易可以"隐身",结果栽在了税务问题上。IRS犯罪部门负责人Jim Lee说得明白,他们现在专查三种人:一是买卖比特币不报税的,二是挖矿收入不申报的,三是故意隐瞒加密货币资产的。奉劝各位一句,该交的税还是得交,不然等IRS找上门来就晚了。
以太坊的技术升级
Consensys最近发布的Dencun升级系列文章很值得一看,特别是关于EIP-7514和EIP-1153这两个提案的部分。作为一个技术老白,我觉得这次升级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同时解决了两个痛点:一方面通过限制验证器流失来防止网络膨胀,另一方面又引入了瞬态存储操作码来降低Gas费。
我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以太坊的网络拥堵问题还很严重,动辄上百美元的Gas费让普通用户望而却步。这次升级如果能如期落地,对开发者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。毕竟谁能想到,当年那个Gas费几美分的以太坊,现在居然需要考虑"降低Gas成本"这种问题了。
交易平台的暗流涌动
Robinhood最近公布的数据很有意思。11月份他们的加密货币交易量环比暴涨75%,这和我观察到的情况很吻合。上个月比特币价格反弹,确实吸引了不少新老用户入场。不过说实话,Robinhood这个数据公布得有点微妙——毕竟他们第三季度的加密货币收入可是暴跌了55%。
更让我在意的是NFT市场的格局变化。Blur这个后来者居然占据了近80%的市场份额,把OpenSea这个曾经的霸主挤到了17%的角落里。作为一个从CryptoKitties时代就关注NFT的老玩家,我看到这种市场洗牌还挺感慨的。Blur的交易量暴涨可能和他们近期推出的激励计划有关,但这种增长能持续多久,还得打个问号。
写在最后
总的来说,当下的加密货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。一边是ORDI这样的黑马币种疯狂上涨,一边是贝莱德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合规进程。这种"狂野西部"与"华尔街"并存的局面,正是加密货币市场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不过我要提醒各位读者,加密货币投资风险很高,本文提到的任何项目都不构成投资建议。建议大家在做决策前多做功课,永远记住:不要投入超过你能承受损失的资金。毕竟,在这个市场里活得久的,往往不是赚得最多的,而是风险控制得最好的。
(责任编辑:见解)
-
说实话,做投资这么多年,发现九月真是个神奇的月份。就像老话说的"金九银十",这个月往往是布局的好时机。你看大饼这走势,昨天刚冲到26450,转眼就跌到25650,这过山车般的行情简直让人心跳加速。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:每当大饼独自拉升时,山寨币往往要遭殃,这次果然又应验了。市场现状分析现在大饼在25900附近徘徊,市占率已经跌到120日均线附近。说实话,这种反复试探关键位置的情况我见得太多了。记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玩家,我见过太多号称"革命性"的项目最后都成了笑话。但当深入了解Tectum后,我不得不承认,这次可能真的不一样。区块链世界的"高铁"记得去年帮朋友转比特币时,我们盯着屏幕等了整整45分钟确认,还被收了30多美元手续费。这种糟糕体验在Tectum平台上完全不存在。他们的技术团队就像魔术师一样,把传统区块链的瓶颈问题一个个破解了。最让我惊艳的是他们抛弃了挖矿机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加密货币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我见证过太多项目的起起落落。Solana这个项目确实让我眼前一亮,但要说准确预测未来5-10年的走势,这简直比预测明年的天气还要困难。记得2017年第一次听说Solana的时候,我正坐在旧金山的一家咖啡馆里。当时他们提出的PoH(历史证明)算法听起来就像天方夜谭 - 每秒65000笔交易?这比以太坊快太多了!但随着深入了解,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整个币圈都在热议ARB的质押投票,作为在DeFi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必须说这件事有点意思。ARB这个项目虽然年轻,但野心不小,想打造一个全新的DeFi生态王国。这次质押投票就像是在下一盘大棋,咱们普通投资者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?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。质押投票的双刃剑先说说这个质押投票的本质。简单来说,就是你把ARB锁仓12个月,项目方给你发"利息"。按照目前公布的方案,要是有一半的人参... ...[详细]
-
现在是2023年9月22日上午11点,刚刚泡好一杯咖啡,准备和大家聊聊今天加密货币市场的表现。注意啊,这些仅是我个人的市场观察,可不能当作投资建议,毕竟市场瞬息万变。昨日行情回顾还记得昨天那个让人揪心的走势吗?比特币像个跳高的运动员,在27500美元这个关键位置试跳了几次都没能成功突破,最后体力不支一路下滑到26300美元附近。现在价格稍微缓过来点,在26600美元附近徘徊,就像个刚跑完马拉松的人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位经常需要面对公众演讲的过来人,我深深体会到演讲能力的培养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记得我第一次站在台上时的窘迫,到现在能从容应对各类场合,期间的成长让我想把这些年的心得分享给大家。演讲基础:回归本真的表达很多人一上台就想着要"演"出什么样子,这完全是走错了方向。我见过最打动人的演讲,往往是演讲者用最自然的方式表达最真实的自己。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,把那些经过深思熟虑的真实想法娓娓道来。千万别为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段时间,打开科技新闻就像走进了未来世界——各种AI大模型层出不穷,垂直领域的应用更是让人眼花缭乱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承认AI带来的变革正在重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但就像每次技术革命都会经历的那样,当AIGC开始像人类一样写诗作画时,各种"成长的烦恼"也随之而来。AI的黄金时代与暗礁记得第一次看到AI生成的画作时,那种震撼至今难忘。如今的AIGC不仅能写出流畅的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翻阅历史资料,终于挖到了一个宝藏——中本聪当年关于BitDNS的全部讨论记录。这位比特币创始人的想法真的太超前了,即便是现在读来都让人拍案叫绝。共享算力的天才设想记得2010年4月那个春天吗?那时比特币才刚刚起步,中本聪就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想法:BitDNS可以与比特币共享算力,但又保持完全独立。这种设计简直就像是让两个舞者在同一舞台上跳舞,却不需要任何排练。具体来说,矿工可以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观察以太坊的市场表现,我时常想起2017年那个疯狂的夏天。那时的ETH还只是ICO热潮中的"燃料",谁能想到七年后,这个区块链平台正在完成一场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?质押经济的崛起去年上海升级后,我亲眼见证了质押市场的爆发式增长。现在每4个ETH就有1个被质押,这个数据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债市场的繁荣景象。有意思的是,3-5%的年化收益率正在成为链上金融的"基准利率",就像传统金融中的国... ...[详细]
-
说起老徐的故事,简直就是币圈投资者的典型写照。2016年那会儿,这个普通上班族带着10万块钱入场,谁能想到短短一年后,这笔钱竟如滚雪球般膨胀到了千万级别?现在回想起来,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。风口上的幸运儿记得2017年那波大牛市,简直就像是一场全民造富运动。老徐跟我分享过,当时他压中的两个明星项目——公信宝和NEO,现在说起来还两眼放光。特别是NEO,1美元的成本价最后飙到1000多美元,这回报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