们为体施顿两党罕华盛何集议员压S批准比特币E手见联
最近美国政坛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平日里针锋相对的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,竟然罕见地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。9月27日,以Tom Emmer和Mike Flood为首的跨党派议员联盟,联名向SEC主席Gary Gensler递交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公开信。这封信的核心诉求很明确——要求SEC立即批准现货比特币ETF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这封信里最打动我的是民主党议员Wiley Nickel的观点。他认为,受到严格监管的现货比特币ETF不仅不会增加风险,反而能让比特币投资更加规范透明。想想也是,与其让投资者在监管盲区里提心吊胆地交易,不如把这些交易纳入正规军的管理范畴。
话说回来,SEC现在的态度确实有点自相矛盾。议员们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:"现货比特币ETP与比特币期货ETP本质上有什么区别?"这个问题问得好啊!既然已经批准了期货ETF,又何必对现货ETF百般阻挠呢?这种双标做法确实难以服众。
全球市场动态:香港的数字雄心与美国的监管困境
视线转向东方,香港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数字金融大戏。署理财政司司长黄伟纶最近透露,香港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在过去五年里激增了近5倍,从180家猛增到800多家。这个数字让我不禁感叹:香港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步子迈得可真不小!
不过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JPEX诈骗案也给业界提了个醒。众安银行CEO姚文松说得对,数字资产安全确实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建立标准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:欲速则不达。发展Web3固然重要,但风险控制更是重中之重。
回到美国这边,SEC的拖延战术已经成了一个固定节目。先是GlobalX的比特币ETF被推迟到11月21日,接着ARK 21Shares的申请又被踢到明年1月。彭博分析师James Seyffart说得太形象了:"SEC这是在政府可能停摆前的例行公事。"看来机构投资者想要正规渠道投资比特币,还得再耐心等等。
监管风暴中的行业百态
SEC主席Gensler最近又搬出了他那套"加密行业普遍违规"的老调。不过这次他倒是说了句大实话:"这让人想起20年代联邦证券法实施之前的情况。"从历史经验来看,新兴行业总是先野蛮生长,然后逐步规范。加密行业现在走的,可能就是当年华尔街走过的老路。
说到历史重演,SBF的政治捐款案就很有戏剧性。法官允许检方出示相关证据,这个决定意味深长。它表明在美国,用客户资金做政治献金可不是什么"商业智慧",而是涉嫌欺诈的直接证据。
在行业层面,一些有趣的创新正在发生。摩根大通的Onyx区块链被巴林ABC银行用于跨境支付,这让我眼前一亮。相比传统方式,新方案不仅成本更低,结算速度也快得多。看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实用价值正在被逐步验证。
数据背后的行业真相
Pantera Capital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揭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现象:在加密行业工作的人,97%拿的都是法币工资!只有3%的人选择用加密货币领薪水,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稳定币。这个数据打破了很多人对加密行业的浪漫想象——原来最懂加密货币的人,反而更偏爱传统货币的稳定性。
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来自Santiment:比特币交易量已经跌至2019年3月以来的最低点。这个现象很微妙,一方面说明市场情绪低迷,另一方面交易所供应量的持续下降又暗示着长期持有者的增多。市场到底是在酝酿转机,还是继续探底?这个问题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。
波士顿和纽约联储的最新报告也给稳定币泼了盆冷水。报告直言稳定币可能"成为金融不稳定的根源"。这话虽然刺耳,但想想TerraUSD崩盘的教训,监管机构的担忧也不无道理。
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机构在观望,监管在摇摆,创新在继续。作为旁观者,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,既不盲目乐观,也不过度悲观。毕竟,任何新兴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加密金融的崛起之路注定充满坎坷与机遇。
(责任编辑:推荐)
-
这两天金融科技圈爆出大新闻,来自阿联酋的数字财富管家Sarwa,直接把中国新兴NFT平台可创国际(CreateSea)全盘拿下。说实话,这个收购案让我挺意外的 - 中东土豪们现在对中国Web3.0项目的兴趣这么大?买方Sarwa是何方神圣?说起Sarwa这家公司,在中东金融圈那可是鼎鼎大名。2017年才成立的"小鲜肉",短短几年就杀进了福布斯金融科技20强榜单,这成长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似的。他们家... ...[详细]
-
Cosmos Hub三季度观察:ATOM价格下挫背后的转型阵痛
说实话,看着ATOM这个季度21%的跌幅,作为长期关注Cosmos生态的老粉,心里确实不是滋味。但有意思的是,在这个加密货币普遍低迷的季度(大盘跌幅9.2%),Cosmos Hub的收入反而实现了2.4%的增长。这种"价跌收涨"的反常现象,正好反映了Cosmos Hub当前所处的转型阶段。从"交通枢纽"到"安保公司"的转型记得2019年Cosmos Hub刚上线时,就像是一个繁华的交通枢纽,负责协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有个新项目Redstone闹得沸沸扬扬。作为一个专注链游的Layer2解决方案,它在11月15日刚刚上线测试网就引发了热烈讨论。有趣的是,开发团队Lattice声称这个项目是"受Plasma启发的Alt-DA链"——这个说法耐人寻味,特别是考虑到V神在Redstone发布前一天刚刚发表了一篇讨论Plasma复兴的文章。Plasma的前世今生说起Plasma,老玩家们应该不陌生。20... ...[详细]
-
还记得2016年那个区块链项目遍地开花的年代吗?在众多众筹项目中,PIVX显得格外特别。这个来自多伦多的项目没有走寻常路,而是选择了预挖6万枚代币并完全公开的方式亮相。从那时起,所有代币只能通过挖矿获得,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相当大胆,却为项目打下了透明的基础。说起PIVX的特色,就不得不提它的"双轨制"支付方案。想象一下在现实世界中,你既可以使用普通信用卡,又可以选择现金进行匿名交易。PIVX把这种... ...[详细]
-
这一周的加密货币市场,简直比好莱坞大片还要精彩!特朗普政府突然对数字资产"网开一面",各国监管风向也随之起舞。作为一个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,不得不感叹:这波政策转向来得比预想中快得多。退休金也要玩币?特朗普这招够狠万万没想到,特朗普一纸行政令直接把401(k)退休计划给"改头换面"了。允许投资数字资产?这在去年还是天方夜谭!我认识的老牌银行家们都在摇头苦笑,他们保守了一辈子的退休金理念正在被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个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承认加密货币的发展轨迹正在发生耐人寻味的转变。回想当年那些被狂热追捧的"登月计划",再看看现在金融机构们谨慎却又坚定的步伐,这场变革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。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记得去年在柏林参加一场区块链峰会时,一位德意志银行的高管私下对我说:"我们喜欢区块链技术,但对加密货币始终保持警惕。"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当前的市场现状。看看这些金融巨头的实际行动吧:... ...[详细]
-
香港金融科技周释放Web3.0新信号:散户投资者、数字货币与稳定币的破局之路
时光飞逝,香港回归祖国已26年。这个被誉为"东方明珠"的城市,始终以金融自由港的姿态屹立于世。说起亚洲金融中心,人们脱口而出的必定还是香港。如今,这座活力之都正在开启新的篇章——打造全球虚拟资产中心。刚刚落幕的第八届金融科技周,不再只是纸上谈兵,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落地方案。这场盛会清晰地勾勒出香港Web3.0发展的三条主线:向散户开放市场、推进数码港元与数字人民币、以及稳定币的发展。散户投资者的... ...[详细]
-
作者:Brandon Lucas | 来源:BTC Study什么是Payjoin?想象一下,当你用现金付款时,对方也可以往交易中塞入几张自己的钞票——这就是Payjoin的精妙之处。这种协议巧妙地重构了比特币交易,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多个痛点。最初设计来应对比特币最棘手的隐私问题,没想到它还能顺带缓解扩容压力,甚至帮用户省下一笔手续费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加密货币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特别欣赏Payjoi... ...[详细]
-
NFT监管风暴来袭:Stoner Cats 100万美元和解案折射出什么?
今天早上喝咖啡时刷到一则重磅消息:那个搞出"大麻猫"系列NFT的团队,终于向SEC低头了。他们同意支付整整100万美元来和解这场风波,原因简单粗暴——这些看似可爱的卡通猫咪NFT,在监管机构眼里就是赤裸裸的未注册证券。说实话,这个案例给整个NFT市场敲响了警钟,让我想起了去年那些疯狂的日子,当时随便什么项目发个NFT都能圈到钱。监管风暴下的加密市场现状目前加密市场整体呈现小幅震荡。BTC在2650... ...[详细]
-
还记得2009年那个寒冷的1月吗?当Satoshi Nakamoto在创世区块中嵌入"财政大臣即将对银行进行第二次救助"的新闻标题时,他正在向世界宣告一个全新的金融时代的到来。15年后的今天,比特币却站在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:是要坚持去中心化的初心,还是拥抱机构化的现实?当数字黄金遇上华尔街说实在的,我完全理解为什么机构投资者对比特币趋之若鹜。在这个通胀肆虐、地缘政治动荡的年代,谁不想拥有一种供应... ...[详细]